首页 > 基础科室 > 颅脑创伤研究室 > 颅脑创伤研究室

颅脑创伤研究室

浏览次数:

颅脑创伤研究室于2005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立足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依托北京天坛医院颅脑创伤病房。自成立伊始,在科室负责人刘佰运主任医师的带领和科室全体人员团结努力之下,本室有了迅速和长足的发展。本研究室与神经影像中心、神经生理室、电镜室等联合开展研究,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主要致力于颅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国内仅有的几个专门从事颅脑创伤领域研究的实验室之一。

颅脑创伤室以临床患者和啮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细胞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为手段,主要从事脑创伤的发生机制和皮质类固醇受体平衡治疗策略、创伤性脑损伤特异性标志物的鉴别诊断以及中枢系统损伤后代偿修复和促进修复方法(“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技术标准”与可逆性,无创神经阻断治疗痉挛性瘫痪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本科室发现了去骨瓣减压不仅可改善颅脑创伤动物模型的脑水肿和神经功能评分,对伴有固定扩张瞳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研究TBI后MR与GR表达及激活表达及激活比例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元存活、认知、精神及内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寻找有保护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为TBI后继发性神经损伤的诊治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评价了氢水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突触可塑性重建,改善动物认知功能,显示氢水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循证医学评价了颅脑创伤临床诊治体系,完成了慢性硬膜下血肿规范化治疗适宜技术推广,并建立了中国颅脑创伤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数据库。

本科室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创伤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课题组及东南大学进行深入合作;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神经外伤与神经重症方面开展技术交流。

目前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研究生5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5名。

科室成果

本科室建科15年来,聚焦颅脑创伤致害机制与脑保护工作方向,利用多种颅脑创伤动物模型开展基础研究,获得系列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利用颅脑创伤病区的临床资源组织实施多中心临床研究,产出多项对行业工作有引导作用的研究成果。举办多届全国神经损伤大会及巡讲班,为颅脑创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SCI 收录43篇(影响因子总计122.09,最高影响因子41分),核心期刊83篇;著作主编2部,参编13部;授权专利6项。

科室负责人高国一教授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参与了多次国家重大意外伤害的抢救和会诊任务,作为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神经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十年来深入全国各地基层开展颅脑创伤救治讲座,每年数次参加全国各地义诊患者。

科室人员简介

刘佰运.jpg

刘佰运,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重型颅脑创伤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原颅脑创伤研究室科室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20余家学术团体的副主委,委员,编委,评委,培训(训练)基地指导者等,负责全国的神经损伤救治培训及推广。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局级和横向合作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各种奖励和成果/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实用颅脑创伤学》和《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2部,并副主编《现代创伤丛书第二卷颅脑创伤》等3部,参编《中华战创伤学第2卷颅脑战创伤》等1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

高国一.jpg

高国一,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颅脑创伤研究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病区主任。现任中华创伤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创伤学会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伤专业组副组长,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颅脑创伤委员会现任委员,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亚太区编辑。近年来致力颅脑创伤基础与临床研究实施,组织实施CENTER-TBI中国项目,ACES研究项目, SYNAPSE-ICU中国项目,NEPTUNE项目。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Neurology,  Eclinicalmedicine,  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高影响力期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科室联系方式:

电话:(010)59975600,(010)5997676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二区科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