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教学 > 北京神经外科学院招生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简章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招生简章

浏览次数:

图片1.jpg

活动背景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将于2025年7月举办“神外所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线下举行,面向全国高校招收营员10-15名,通过实地参观、导师讲座、师生零距离对话、学长分享、手术展示、前沿热点科研项目介绍等精彩活动,增进优秀大学生对神外所的了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帮助有志于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学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神外所主要招生专业为:神经外科、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神经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本次活动聚焦神经外科前沿研究,汇聚顶尖专家资源,诚邀有志投身神经外科事业的学子共探学术新篇,为医学人才成长赋能助力。

研究所简介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3月,拥有六十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新中国第一所神经外科研究机构,由“中国神经外科之父”赵以成教授和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创建。在张亚卓教授、江涛院士为代表的历任所领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不懈努力下,研究所现已发展为集科研、教学、临床与预防为一体,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神经外科研究机构,在神经外科诸多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同时还获得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诸多荣誉。

研究所是我国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结合,创新发展的先驱,为我国神经外科的起步、崛起、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被卫生部命名为“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被中国医学科学院命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国家癫痫防治项目办公室均设在研究所。拥有神经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及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肿瘤靶向药物与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脑肿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神经电刺激研究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脑胶质瘤研究国际合作暨临床试验平台、中国重大脑疾病国际交流基地、脑肿瘤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所自创建以来一直承担着国家及首都神经科学发展与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工作,牵头创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统一全国神经外科的病例和疾病诊断标准。创办我国神经外科创刊最早的专业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是我国神经外科专业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神经外科专业最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研究所学科齐全,下设细胞生物研究室、分子神经病理研究室、病理生理研究室、神经药物研究室、损伤修复研究室、流行病学研究室、脑肿瘤研究室、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颅脑创伤研究室、神经解剖研究室、神经影像与多模态神经脑功能影像研究室、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信息研究室等15个基础研究室,神经病理中心、神经电生理研究室2个临床研究室,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神经科学临床转化医学研发、应用、推广的能力。近年来研究所布局多项产业规划,加强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0余项。近三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6项,转化金额达到4178.2万元。获评“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2年十大成果”第一名,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脑胶质瘤小分子靶向药伯瑞替尼,并于2024年快速纳入医保目录。2021年,神经系统肿瘤靶向药物与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建立了靶向药物研发、免疫疗法创新和分子诊断开发三大平台,开展新型神经肿瘤药物及分子诊断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所是我国神经科学界领军人才培育摇篮,创办北京神经外科学院、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学院。

研究所拥有优秀的研究生教育实力,是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培养基地。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二级学院,获批博士生培养点4个,硕士生培养点7个,以神经科学为中心,包括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神经肿瘤、神经介入、神经分子病理、神经电生理、功能神外、周围神经外科等特色专业,现有研究生导师39人。研究所承担了863、卫生行业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400余项,国家“七五”至“十四五”攻关课题20余项。发表SCI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以脑肿瘤研究为代表的重大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2009年王忠诚院士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编号第1859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忠诚星”。2019年王忠诚院士获评“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3年江涛所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所始终立足国际前沿,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解决脑重大疾病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国际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神经外科转化医学基地,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的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人才队伍。

研究所始终以“王忠诚精神”为指引,不忘为人民谋取健康福祉的初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转化医学研究为主线,以临床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神经外科领域重大、疑难疾病的基础与临床问题,致力于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循环医学基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创新与转化之路。

一、夏令营活动安排

1.7月24-25日举办(具体日程建群后通知),招生规模:10-15人

2.活动内容:深入了解我所培养特色与学科优势,解读招生政策,感受我所优秀的文化氛围与先进的学术水平。设置开营仪式、专家讲座、师生零距离对话、学长学姐及历届优秀营员交流分享、参观实验室、手术展示、前沿热点科研项目介绍等精彩课程。

3.结营评优:学院将依据营员在夏令营期间的表现,评选出“优秀营员”。

二、申请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无任何违法违纪记录; 

2.全国各高校医学相关专业2026届本科毕业生;

3.在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本科总成绩年级排名前30%;英语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50分以上或同等水平以上;

4.有志从事医学及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科技创新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优先。

三、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要求(各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电子版报名时提交、纸质版报到时审查,以下文档按顺序标号后放入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张三+神外所+2025夏令营”,压缩后发送至指定邮箱。

1.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登陆“学信网”在“在线认证”一栏申请办理《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下载并打印。电子版:将生成的验证报告电子文件命名为:“1. 学籍信息-姓名”;

2.照片: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电子版:照片请使用JPG格式电子文件,命名为:“2.照片-姓名-联系方式”;

3.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本专业排名证明(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电子版:各生成PDF格式的电子文件,命名为:“3.1成绩单-姓名,3.2专业排名-姓名”;

4.证明材料:要求将英语水平证书、获奖证书等所有证明材料,扫描为一个PDF文件,命名为:“4.证明材料-姓名”。

5.个人简历和自荐信:要求A4纸一页,包含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本科院校,专业,主要课程,成绩体现,英语成绩,个人特长等。电子版:PDF格式,命名为“5.个人简历-姓名-联系方式”。 

6.个人成果(若有):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科研论文请制作目录表格,包括文章名、作者、标注第几作者、署名单位,期刊分区和影响因子等。电子版:目录Excel格式、其他PDF格式,请单独建立文件夹,命名为:“6.个人成果-姓名”。

*注:申请材料如有虚假,将取消申请人由此获得的一切利益,并保留追究申请人责任的权利!

四、申请流程

1.网上报名

(1)报名网址/二维码:https://f.wps.cn/g/aulNRpIh/,请认真填写小程序中的个人信息以便核对。

图片2.jpg

(2)起止时间:自即日起至2025年7月17日17:00前。

2.提交材料

网上报名提交成功后,将所有申请材料(1-6项)按顺序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命名为:“姓名+神外所+2025夏令营”,压缩后于2025年7月17日17:00前发送到电子邮箱:bniyjs@126.com。

*注:

①请申请人务必认真准确填写申请材料的所有内容,本次活动的所有申请材料将作保密处理,只用于夏令营活动,如因信息提供有误或未按时完成网上申请造成的相关损失和责任由申请人负责。

②以上两项均完成后,才表明报名成功。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

3.入营资格

申请时间截止后,我所将对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和择优筛选,最终入营的名单于2025年7月21日前电话通知申请人。未获得入营资格的学生不再另行通知。

*注:取得入营资格,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夏令营活动者,务必于2025年7月22日上午12:00前电话联系教学办公室并发送邮件至电子邮箱bniyjs@126.com告知。

五、其他事项

1.入营营员住宿自理,我所提供午餐,并给予适当食宿和交通补贴

2. 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学生必须遵守学院相关规定,按照统一的安排参加各项活动,并注意安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 

3. 营员在夏令营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营员本人承担。

六、联系方式

电话:010-59976783,010-59976113(工作日09:00-11:00,14:00-16:00,非工作日可发送邮件至邮箱)

联系人:王老师,李老师

邮箱:bniyjs@126.com

微信公众号: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图片3.jpg

本《招生简章》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未列事项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负责解释。